請在這裡輸入標題

超限職人

Ultra Believer

社會設計職⼈ 呂承慧

影響⼒就是你的超能⼒

「要相信有你投入的這件事,就會有改變的影響⼒。」5% Action 社會設計平台共同發起⼈呂承慧,非常堅定地說著。她的⽇常⽣活,似乎也是為了汲取更多可以應⽤在⼯作上的靈感⽽⽣成,她會和同事⼀起看展、運動、吃飯聊天,即便在下班時間,腦袋也不停地從專業⾓度在思考,可以如何讓⼿上的案⼦更好。

5% Action 的起源,是來⾃⼀群在職場上結識、志同道合的好夥伴們。經營長 Kevin 與呂承慧在前⼀份⼯作是同事,後來兩⼈分別去了不同地⽅發展。「很久之前同事說過,覺得我們兩個都不太適合被組織給約束住。」這句註解也像創業的預⾔般,七年後,呂承慧離開了台創,開始思考:過去確實做了很多不同東⻄,現在反⽽想專注在⼀件事情上。於是她到了傳統食品業,幫忙開了概念店。只是隨著時間推移,她內⼼還是有⼀種貪⼼的焦慮感,想要接觸到更多不同議題、看到更⼤的世界、探索更多事情。

「如果有⼀件事,除了養活⾃⼰之外,還能夠在其中發現⼀些美、還能有意義感,那這件事就讓我覺得很有趣。例如衛教宣導、醫院的服務模式等等,服務設計有很多可以讓⾃⼰精進,同時提升⼤家⽣活的地⽅。」雖然她形容⾃⼰胸無⼤志,但談起服務設計的影響⼒,卻能滔滔不絕。

兩⼈再度相遇,是在概念店裡。呂承慧說:「後來 Kevin 就問我,你準備好了嗎?意思是他開始準備要創業了。」於是 17 年夥伴們陸續到位,⼤家秉持著專業和信任,展開合作。有先前默契的累積,彼此都只有⼀點磨合,但即使有不順的地⽅,都能夠透過理智的討論,⼀起想解決⽅案。「不會說不辛苦,當然也有煩惱的時候,但對我⽽⾔,覺得情緒滿重要的,就是那種⼀起的感覺…會⽀持你去⾯對那種緊繃感,或創業初期的不安感。」

持續投入,看⾒改變,是跨越極限的最佳解

雖然現在可以笑看當時遇到的種種新鮮事,但呂承慧依然也有感覺遇到極限的時候。「服務設計比較像是⼀種策略或思維,所以⼀開始我和服務設計師之間的語⾔不同,會有想要跟上他們的感覺,必須要看很多書去了解⽅法學,或學著在⼯作坊中跟他們⼀樣做引導。以前經營的案⼦其實也滿有挑戰的,像做公部⾨的案⼦可能要⼀些政策研究,這就跟以前的邏輯很不⼀樣。」

她坦⾔,第⼀年是滿難受的,因為會⼀直覺得⾃⼰能⼒不夠好,但換個⽅式想,其實⾃⼰也在做中學累積了不少觀察,⽽且兩邊的專業本來就不同,所以最終還是如何找到合作的默契。「我滿慶幸⾃⼰走過那⼀年,因為過了之後,就看到了更多更有趣的事情。」

社會設計的本質,正是要透過參與發揮每個⼈的影響⼒。呂承慧認為⼯作的意義,其實也是看⾒⾃⼰注入的⼼⾎,能夠有具體的改變。「以前在台創時,我們可能是影⼦,但現在開始有⾃⼰的主導權。即使是⼀包火腿在全聯上架,都是⾃⼰去推動出來的。有沒有⼈care沒關係,但是你讓這件事情發⽣。每當有⼈跟我說看不到⾃⼰的未來時,我都會跟他說,要重視你的每個⾏為,因為那些⾏為都會代表很多的影響⼒正在發⽣。」

即便 5% Action 已經推動社會設計的議題長達 10 年,她提到,每當和做平⾯設計的朋友們談起時,話題間彷彿還是有⼀層牆。議題的推動沒有停⽌的⼀天,⽤設計改變社會的責任,5% Action 會持續扛起來、呂承慧也會繼續走下去。

本頁短連結:

				
					https://imos.com.tw/cu9q
				
			

熱門文章

壯遊職人 藺紜平

留著波浪長捲髮、年紀輕輕的藺紜平,說起自己為人生下的註解時,口吻十分篤定。

追夢職⼈ Linda

遠離喧囂的墾丁⼤街,驅車迎向更南邊的太陽,在筆直的公路兩旁,有⼀間說⼤不⼤

健康職⼈ 李泰欣

如果在路上和李泰欣擦身而過,可能沒⼈猜得到,在⼀身帥勁的背後,經歷過不為⼈知的暗潮洶湧。

插畫職⼈ 丁原⽣

睜著⼤眼睛的⼈物角色,搭配充滿想像空間的畫面,在溫柔的筆觸之下,探究的其實是關於⼈類⽣物的起源。

翻糖蛋糕職⼈ Hiddie

在南國的艷陽下,Hiddie 黝黑的皮膚反射出健美的光澤,看似隨性⾃在的打扮,⼀開口卻

更多精彩內容